福建建筑

Fujian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景观规划与设计

  • 漳州芗江商务酒店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何韶锋;

    商务酒店的景观设计需在功能、美学与生态可持续性之间实现多维平衡。文献研究、案例对比与设计实践,提出以“地域文化转译-功能流线梳理-生态技术集成”为核心的景观设计框架,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与扬·盖尔的公共空间理论,构建商务酒店景观设计的评价体系。以漳州芗江酒店景观设计为例,通过SWOT分析明确场地限制与设计机遇,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验证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顾客满意度提升28%,年均活动收入增加32%)与生态效益(碳减排量达12.6 t/年)。研究表明,景观设计的深度创新应体现在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空间效率的极限利用及可持续技术的系统性整合。

    2025年05期 No.32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红色文化视域下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探析——以长汀红色文化实践基地项目为例

    陈功;

    国家文化公园是集文明传承、生态实践与记忆守护于一体的战略工程,承载着构筑文化生态、建设精神家园的时代使命。为此,以红色文化为视角,将叙事性景观空间转译为表现形式,以“长汀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这一在地项目实践为例,遵循历史真实性、主题叙事性以及地域文化性为设计原则,探析景观空间的总体规划和分区策略,形成“历史为魂、叙事为脉、地域为形”的综合性设计策略,实现红色文化的当代转译与价值再生,以期为新时代红色文化景观空间的建设提供更多思路与方向。

    2025年05期 No.323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探析

    梁竞;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在城市有限的绿地空间条件下提升环境效益,成为新时代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千家山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为例,探讨双碳背景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采用零碳绿色、因地制宜、景观与文化相融的设计原则,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等方法,提出了低碳材料应用、碳汇能力提升、雨水利用工程等系列措施。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策略,有效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为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No.32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建筑设计

  • 大型应急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策略研究——以福州国际健康驿站为例

    陈晨;

    健康驿站作为一类特殊的应急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与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其难点在于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整合医疗功能、确保隔离安全、满足快速建造需求,同时兼顾后期使用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以福州国际健康驿站为例,探讨大型应急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设计要点,重点分析面对难题所采取的安全性设计、快速建造的人性化提升、平疫结合三方面设计策略,以期为未来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32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在地性的南安研学营地策划与空间生成研究

    周嘉伦;陈子颖;

    研究针对我国研学营地同质化严重与学习体验缺失的现状,以在地性理论为指导,选取南安市梅山镇12.61 hm~2山地为载体,提出“社会实践+生态教育+产业赋能”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解析场地“山林-农田-工业遗址”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了时间、空间与产业三维联动的四大主题课程板块与六大分区。设计采用“地表-架空-平台”立体开发模式,基于等高线拓扑布局适应73 m高差地形,运用退台与架空策略,创造了多层次活动空间。同时,以研学游廊串联功能单元提升建筑气候适应性,最终形成山地型研学营地设计范式,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教育创新的有机融合。

    2025年05期 No.32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医院既有院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杨振宏;

    医院的环境不是城市中的孤岛,动态变化是医疗建筑这个特殊生命体的显著特征。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更智慧化地动态更新改造医院既有院区,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此,从医院既有院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逻辑出发,探索医疗建筑更新改造在城市更新建设中的角色扮演,探讨在城市动态发展语境下,医院既有院区可持续更新生长的模式和策略。

    2025年05期 No.323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高职院校改扩建工程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三期项目为例

    林燕辉;

    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三期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从校园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探索改扩建工程在各个环节的思考要素。为此,结合实际设计研究与分析,总结改扩建工程的设计要点与实践经验,揭示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教育环境改善、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改扩建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32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清流一中山地校园扩建工程的在地性设计探析

    陈美燕;

    在快速建设的环境中,扩建建筑常常趋于同质化,建筑与场所以及人的关联往往被忽视,在地性设计成为建筑师在实践中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总体设计、建筑单体、建筑造型、建筑空间四个方面探析清流一中山地校园扩建工程的在地性设计策略。基于场地内在条件、场所外在环境、地域特征以及使用者需求的因素,巧妙化解地形地貌的制约,合理协调新旧校园的关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传承并创新地域特色,关注并融入人性化设计,旨在创造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校园建筑。

    2025年05期 No.323 42-4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入古出新”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设计探析

    王锴;

    对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设计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剖析了图书馆改扩建动因,包括城市发展、社会环境与技术进步因素。通过分析原馆现状,借鉴国内成功案例,挖掘其历史、艺术与情感价值,提出空间复合化、传统地域特殊与现代技术相融等设计理念,总结出要以人为本、强化公共人文性与大阅读理念、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设计原则,旨在为同类文化建筑改扩建工程提供一定深度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05期 No.323 4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大跨度精制钢玻璃幕墙的设计研究

    周彧;

    为了追求更好的建筑效果,满足大跨度玻璃幕墙日益广泛应用的需求,大跨度、小立柱的幕墙系统成为设计新趋势。精制钢型材作为一种新的幕墙材料,在这一趋势中崭露头角,逐渐替代部分传统铝合金和钢型材,成为大跨度玻璃幕墙体系的重要材料。通过已有的设计案例,研究出若干基于精制钢性能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大跨度幕墙系统实践中遇到的型材美观、视觉通透和造价经济等问题,为幕墙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建筑幕墙行业在材料选择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2025年05期 No.32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土木工程结构与基础工程

  • 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灌注桩中膨润土泥浆制备技术研究

    王世杰;

    灌注桩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研究惰性泥浆在防控腐蚀性氯离子对桩身钢筋的腐蚀影响的应用,阐述了惰性泥浆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实验研究和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了惰性泥浆的性能指标、配方优化以及施工工艺要点。研究结果表明,惰性泥浆增加膨润土泥浆液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对应的氯离子浓度,当该泥浆液的浓度达到1.2时,对应的氯离子浓度影响相对较少,从而避免施工时地下水对桩身质量造成影响,提高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承载能力,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

    2025年05期 No.323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某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究

    吴剑滨;

    山地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上面临较多的挑战。以一个实际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设计难点问题,重点探讨地震影响系数放大系数取值、风压高度修正系数的调整、整体结构抗倾覆验算及基础抗滑移验算等内容。同时,针对山地地形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加强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025年05期 No.32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快速高精度地质模型的深基坑设计应用研究

    李欣;

    常规数值分析建模手段受制于建模速度,常常牺牲模型精度,采用等厚地层、层位合并等手段加快建模速度,造成基础数据与实际不吻合、模拟结果失真,从而失去对工程项目的指导意义。根据勘察钻孔资料,采用快速高精度地质建模方法,快速拟合地层数据,建立与实际地层一致性较高的地质模型,并以此进行模拟分析,精细化支护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数值分析的精确性,有效提高了深基坑设计的安全度。

    2025年05期 No.32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SMW工法桩与组合型钢支撑在深厚软土基坑的应用

    苏昭剑;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福州地区某SMW工法桩与组合型钢支撑在深厚软土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包含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周边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邻近道路沉降、既有建筑沉降等的变化规律与变化趋势进行收集、分析。结果表明,SMW工法桩与组合型钢支撑在深厚软土基坑运用中具有可靠性及经济性,能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工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025年05期 No.32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给排水、暖通空调与建筑电气工程

  • 冷却水系统在高效机房中的设计优化方法及应用

    魏心梅;

    随着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建设高效机房,提升空调系统能效,成为关键课题。而冷却水系统作为空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效优化,对于实现整体节能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冷却水系统能效优化的设计要点,重点梳理了冷却塔选型、冷却水输配系统和运行策略的优化,并结合具体案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数据计算,论证了优化冷却水系统对提高机房能效、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No.32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在空调新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罗林生;

    为降低新风系统全年能耗,以地处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某办公楼为例,构建以高效一体化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作为空调新风冷源的设计方案。经过详细计算,确定了夏季新风冷负荷和夏季全年新风处理所需冷量。根据末端新风处理机组处理需求,合理提高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供水温度,并经过设备选型及工况修正,设计工况下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EER可达5.14 W/W。并与原设计冷媒新风系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其舒适度更好,能效更高,初投资更小,全年系统节能34.4%,减少CO_2排放量51.8 t/a。

    2025年05期 No.32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机场空管中心及塔台电气设计的关键要素探究

    易滨发;

    以福州长乐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空管工程为案例,系统探讨空管中心及塔台建筑电气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供电可靠性、负荷分级、自备电源配置、智能配电系统以及特殊场所照明设计、安防设计等方面。通过分析,探究这些关键要素的独特性及其与一般民用建筑的区别,旨在为空管中心及塔台的电气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同时探索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2025年05期 No.323 83-8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电气设计策略探析

    陈恩;

    结合福建省政策导向与工程实践,系统分析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充电设施的电气设计策略。同时,探讨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选型、充电桩及管理云平台功能要求,提出集中配置、绿色低碳原则下的充电设施配置比及布置方案,并重点研究负荷计算、供配电系统设计要点、等电位联结、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可参考的实用可靠的设计方法。

    2025年05期 No.32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民用建筑变配电房高品质设计探究

    吴晓琳;

    随着电动汽车和电气化厨房等清洁能源设备的普及和低碳化转型,变配电房设计面临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为此,围绕变配电房的空间安全、周围环境安全及负荷中心选址三大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空间安全需依据规范合理规划变配电房的宽度、长度及层高,确保设备操作、维护安全,满足设备搬运等要求;周围环境需规避经常积水或潮湿场所和防热源影响,同时减少电磁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变配电房设置在负荷中心,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升供电质量。文章结合国家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与实际案例,提出设计应综合技术规范、设备特性及人们心理需求,以实现安全、经济与环保的平衡。

    2025年05期 No.323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既有体育场改造电气设计探析

    林耘常;

    以某体育场电气改造设计为例,针对体育场现状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以及业主需求进行分析,并明确改造目标。从电气设备用房、强电井、弱电井的布局重新设置、配电改造、火灾自动报警改造、应急照明改造、弱电智能化改造以及新增夜景照明设计等进行问题分析,并依现行规范进行改造设计。为城市更新大环境下建筑改造中的电气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5期 No.32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现代学生宿舍建筑电气设计探究

    原晓云;

    针对现代教育建筑中学生宿舍电气系统存在的供电可靠性不足、消防安全性隐患及经济性较差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某特大型中小学高层宿舍为案例,通过负荷等级多维度划分、配电干线系统分区设计及断路器保护策略优化,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3])等规范要求进行系统性设计。重点解决消防配电线路过载保护重复设置报警、非消防负荷平衡分配等关键技术问题。优化后的方案,在满足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的前提下,应降低电缆用量,减少冗余报警点,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2025年05期 No.32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消防水泵直接启动对变压器容量和发电机功率选型的探究

    陶昶旭;

    消防水泵直接启动时,其启动电流与启动压降过大,影响变压器与发电机正常运行,造成大范围停电或电压降下降等安全问题。因此,考虑较大功率消防水泵直接启动情况下,基于母线端电压降校验、过电流保护校验及常用容量估算等方法,对工程所需的变压器与发电机进行选型,旨在保障其供电可靠性。通过分析变压器配电母线端电压降及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过电流保护校验,结合具体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同时,探讨在发电机供电情况下常见较大功率消防水泵启动时的发电机功率选型,对比常用发电机功率估算方法与发电机、配电母线压降校验两种方法选型结果的差异。结合实际工程,对消防水泵运行时配电母线电压偏差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配电方式。结果表明在使用较大功率消防水泵时,应考虑供电端与配电端电压降允许值;在选用小容量变压器时,应校验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过电流保护整定电流值。

    2025年05期 No.32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公路桥隧与市政工程

  • 新增项目对现状交通的影响探析

    卢君;

    交通影响评价通过系统化分析,预判项目运营对周边路网的动态影响,旨在协调新建项目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研究基于未来年交通流量预测,重点评估项目生成交通与既有路网承载力的匹配度,识别关键交叉口服务水平、路网饱和度等核心指标。通过揭示潜在交通瓶颈,针对性提出路网优化、信号配时调整、公交接驳强化等改善方案,同步制定分阶段交通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影响评价,为项目周边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及开发建设时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年05期 No.323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山区环境中道路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朱俊杰;

    以泰宁县城西路网建设项目为例,探讨山区市政道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该项目位于福建省泰宁县老城区西部,含三横一纵5条新建道路。鉴于山区地形地质复杂,传统道路建设易引发环境与安全问题,该项目秉持生态优先等理念,在设计上采取诸多措施。如依地形选垭口布线优化路线平面线形,调整纵断面收纳弃方,综合设计排水系统,实施生态修复补偿等。最终结果,有效减少了山体破坏、控制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植被覆盖率,实现了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为山区道路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No.323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FMEA-TOPSIS的市政路桥施工质量评价研究

    林燕紫;

    市政路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及经济性。传统的质量评估方法通常依赖单一指标或经验判断,难以全面反映施工质量风险。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MEA-TOPSIS的市政路桥施工质量评价方法,选取10类典型质量问题构建评价体系,并以某市政路桥项目为案例进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排水不畅、路基沉降和构筑物结构破坏,是本项目施工中需要优先处理的质量问题,而路缘石缺损、无障碍功能缺陷和交安设施不合理等问题风险相对较低,可以针对性进行施工资源调整优化。研究成果为市政路桥施工企业提供了科学的质量风险管控方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施工质量管理精准度与效率,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价值。

    2025年05期 No.323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信息化、智能化与工程造价

  • InSAR技术在区域沉降评估中的应用

    李晓明;

    聚焦InSAR技术在区域沉降评估中的应用,以莆田市粮食联合储备库沉降评估项目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存在道路沉降问题,由于缺乏历史监测数据,给沉降评估和修复工作带来挑战。通过获取并分析155景2019年8月2日至2024年9月4日的SAR影像,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以及勘察设计资料,充分验证了InSAR数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InSAR技术虽受分辨率限制,但仍能为区域沉降评估提供关键依据,与监测数据和勘察设计相互印证,在区域沉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No.323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工程勘察物联网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韩中阳;

    针对工程勘察领域数据管理效率低、实时性不足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库系统。基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监管平台数据标准》(试行)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设计了五层塔式数据库结构,包括用户层、项目层、勘察方法层、勘探点层和参数层。该结构通过层级化数据组织与严格的关联约束,实现了从用户管理到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全流程覆盖,确保了数据的可追溯性与标准化。同时,构建由硬件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及可视化应用层组成的工程勘察物联网数据服务系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勘察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与可视化分析。

    2025年05期 No.323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AI审图的发展及趋势探析

    苏楷;廖凯奇;范建洪;

    随着建筑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AI审图技术作为提高建筑设计效率与质量的核心驱动手段,也成为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CIM(城市信息模型)深度整合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尽管AI审图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规范数字化逻辑断层、责任认定极致缺失及人机协调的信任构建等挑战。为此,基于当前数字化审图的现状,系统探讨BIM审图与AI审图的技术融合路径、人机协同模式及智能化转型趋势。同时,结合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提出通过技术创新优化非量化规范解析能力、政策引导构建CIM平台联动机制、生态建设推动跨学科等策略,推动AI审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以最终实现从“静态合规审查”向“动态性能优化”的智能化跨越。

    2025年05期 No.323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建筑机器人的补充定额与施工成本影响研究

    潘杰;

    建筑机器人作为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建筑行业的措施模式与计价体系。为此聚焦于建筑机器人补充定额,对现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机器人的补充定额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梳理其差异与共性。基于此,进一步引申探讨建筑机器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产生的多维度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建筑行业更科学地应用建筑机器人以及完善相关定额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No.323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